- 注册时间
- 2005-3-9
- 最后登录
- 2019-7-24
⑤进阶
- 积分
- 926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8 2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位神与散仙和伪仙
龙王:
龙王是古代中国及日本等地的神祇。被认为具有掌管降雨的能力,因此在水旱灾多的地区常被崇拜。
其顾名思义 就是众龙之王.传说中有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游记中孙大圣的金箍棒就是来自东海龙宫的.
齐天大圣(孙悟空):
孙悟空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乃一仙石吸收天地之气孕育而生(有传说齐天大圣是如来佛的一滴血,沾在石头之上,此石吸收日月精华所化,成了花果山水濂洞群猴中的猴王.也有传说那颗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颗五彩石。);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西游记》中并未交待其来历,由“须菩提”的名字可以判断此人物应属于佛教范畴,但在《西游记》中却被描写为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神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他不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方法给广大的民众。深得一方民众的尊敬。)为师,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大闹东海龙宫,终寻得定海神珍铁如意金箍棒;因阳寿已尽而大闹地府,修改了生死簿,返回人间。第一次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第二次天界招安,封为齐天大圣;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封为斗战胜佛。
关于孙悟空的各种称呼:
孙行者——文言文的西游记中,多称孙悟空为「行者」。
孙悟空——菩提祖师所取的名字。
美猴王——孙悟空刚出生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因此自称美猴王。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
弼马温——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
斗战胜佛——西天取经后如来所封。
齐天大圣,虽然只在西游记之中有记载,而其他佛经却无这一位行者。但几百年来,不少中国人都有供奉"齐天大圣"。而且据说大圣显灵也很多次。道教亦早巳将齐天大圣纳人为众神之一。齐天大圣,大家都知道,他的法力甚高,神通广大,有七十二变之力。降魔伏妖,群邪皆慑伏。所以信众供奉齐天大圣,亦是希望在人生路上,大圣能显神通。摒除一切障碍,镇慑一切小人、魔鬼,使自己顺顺利利,遇难有救,化灾成祥。昔时山乡,每逢正月桃花红,李花白的游神日子,山民就敲锣打鼓,将闷在法济庙里的大圣爷抬上花果山。巡游观赏山花,保佑果树“枝枝开花,粒粒结果",说不尽对大圣爷的崇拜。
供奉齐天大圣的要点如下:=_=!想供的人就供吧
1、 在齐天大圣像前,切勿讲"马骝"二字,否则齐天大圣便会不顾而去,再不保佑宅内中人。只可称他为"大圣",或"大圣爷"或齐天大圣。
2、供奉齐天大圣,则不宜家中有唐三藏的神像。因为齐天大圣会处处受制,发挥不到他的圣力。
3、如果一同供奉观世音菩萨与齐天大圣的话,齐天大圣可置于观世音菩萨座旁,以作护法之任务。这时一定不可用肉食供奉,大可鲜花素果。
4、根据一些供奉齐天大圣的人说,齐天大圣经常显灵,而且很喜欢玩耍,尤其是在一些店铺,阁楼,仓库,经常在夜间听到有人翻筋斗,打拳,上下跳跃。老鼠定没有如此大声和大力,一定是大圣在显灵,这时最好不要干扰大圣雅兴,由其玩耍。家人自然得到保佑扶持,平安大吉。
5、齐天大圣与红孩儿及牛魔王不合。供奉大圣的话,家中不宜有上述二神祗的画像或雕像!供奉大圣,最好用水果。尤其是香蕉,肉食未必可用
6、十二生肖属虎的人,不宜供奉齐天大圣。因为在十二地支中,申属猴。寅属虎。但寅与申是相冲的,故此属虎的人不宜供奉!
7、可以将齐天大圣像,面向门外或窗外,对业务公司或与开拓市场的人员有特殊的帮助。 大圣像,不可面向里,否则,会引起内乱、纷争之事发生!切忌、切忌!!
托塔天王李靖:
托塔天王李靖:据<<封神演义》中说:李靖年青时拜度厄真人为师。掌握五行遁法,后扶佐殷王,作了陈塘关的总兵,当时他已有两个儿子,金吒和木吒,三子生下时是一个肉球,他他剑劈开从中跳出一个很漂亮的小男孩,这就是哪吒,哪吒自小勇武,因打死龙王三太子,又用震天弓,穿云箭射死碧云童子为众所逼割肉剔骨,剖腹自尽与父绝交。其师太乙真人(在道家称为太乙救苦天尊,为玉皇大帝二大侍卫之一,另一位玉帝侍卫,是雷声普化天尊)、使他莲花化生,于是寻父报仇,互相厮杀但李靖不是儿子哪吒的对手,被逼的上天无道,入地无门之际,燃灯道人祭起一座玲珑宝塔,将哪吒收在塔内,四面熊熊烈火烧烤哪吒。最后将玲珑宝塔传给李靖使其父子和好,共同协助武王伐纣。纣灭之后,李靖父子一起被封为神。
哪吒:
据传哪吒是玉帝驾前的"大罗仙"转世。原大罗仙是身长六丈,头戴金环,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脚踏磐石,大喝一声能使彤云下塌大雨滂沱。玉皇大帝叹息人间魔怪太多!所以派大罗仙下凡收服。即转生为李靖之三子--哪吒,成为一位手持火尖枪。金砖,乾坤圈。混天绫,脚踏风火轮,三头六臂的神童形象。
道教中说他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池永镇天门。
文财神:
首先讲一讲文财神。在中国历代相传,文财神有两位,一为财帛星君,另一位为福禄寿三星的"禄神":在加上密宗的流传后,更有黄财神、红财神、蓝财神等。财帛星君的肖像如下:财帛星君这一尊神像,锦衣玉带,手中拿着上面写上"招财进宝"的金元宝,相貌厚重,乃富贵无限之相,他乃天上太白金星,专门主宰人间财碌,而且他样貌祥和,有求必应,最乐于助人间信男信女。求"正财"包括正常生意的人仕,可以供奉这一位文财神.
福禄寿三星:
文财神除了财帛星君之外,另外有一位神祗,亦专门司掌人间财禄的,就是福禄寿三星之中的禄星。其中福星手抱婴儿,象征子女昌盛,一团和气,福泽绵绵;寿星则手奉寿桃,面上皱纹可以看出他寿与天齐,象征健康长寿无痛无灾;禄星则腰围玉带,手抱玉如意,一面富贵雍容,为人间信男信女加官进爵,添财进禄,有求皆逐意。在三星之中,求禄即财运的,其实只有禄星,其他两位只主寿与福。
福星:
据《唐书》记载:唐德宗时的道州刺史是定州北平人,名叫扬成,字元宗(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四以为是汉武帝时的扬成。他上任后,见每年向朝廷进献数百矮民,以供宫廷玩乐,百姓深受其害。于是扬成上书"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皇帝觉碍很有道理,遂下令废除了这一贡品。郡之人感其恩德,为他立祠,为本州福神,各地仿效,扬成则成了天下的福神。
禄星:
据传禄神是唐太宗时,山西太原府河阳县人士狄仁杰。他丰姿俊雅,学富五车,品行也很好。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大开科举。狄仁杰上京应试。途经临清一个客店住下,夜里展书夜读,忽然门闩响动,进来一位妇人,身材楚楚,容貌妖骄。狄仁杰惊而起身问曰:"小娘子深夜至此,有何见教",那妇.人微笑道:贱妾年轻失偶,今幸郎君光临,特来陪伴",狄仁杰心想,虽夜深无人,怛皇天不可欺,遂对妇曰:"我有几句诗,写与你看,再做道理,于是提笔写到:"美色至乐人间春,我淫人妇妇淫人,若将美色思亡妇,遍体蛆瓒灭色心"。妇人看罢息止邪念,忙拜仁杰说;"郎君,真是一个诚实的人。"再说京城有个道士名李淳风,占卜吉凶十分灵验,太宗不信,一天笑着对李淳风道:"你既知未来之事,可知今科状元是谁?"李淳风道:"陛下暂等片刻匣知分晓。于是焚香望空祝毕,卧于殿侧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对太宗道:"今科状元已见天榜姓名,乃火犬二人杰,还有彩旗一对,上书美色人间至乐春,我淫人妇妇淫人,若将美色思亡妇,遍体蛆瓒灭色心。太宗听后,将所说姓名及诗写在纸上藏于盒中,加封放入金柜,等到揭榜之日,取出一对,果然不差。因狄仁杰是唐朝开科第一位状元,后官居一品,所以被奉为禄神。
寿星:
则是南极老人星主寿。因彭祖寿活七百六十七岁。所以后人传南极老人星即彭祖。据〈中仙传》记载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项之玄孙为尧时臣,精于导引行气,故得永寿,尧时封于彭,因而姓彭,历虞、夏、至商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故又称老彭,纣王时为大夫。稍传其术而有验,欲杀彭以绝之,彭祖知后乃去之,不知所踪。由于彭祖寿长,民间奉之为寿星老。
武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属武财神,他又名赵玄,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猛将。赵公明这位武财神,民间相传他非但能够降妖伏魔,而且又可招财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户均喜欢把它供奉在店铺中。南方的酒店大多供奉武职关公。可以“强”招财进门。威风凛凛的武财神应面向屋外,或是面向大门,这样一方面既可招财进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不让外邪入侵。
门神:
门神是有两对的,为甚么不是一对而是两对?原采门神分别有两组,每组二位,皆不同。
第一组的门神,是"神茶"及"郁圣"根据古籍所说,神茶及郁圣,是镇守"鬼门关"的。这是所有鬼都在此出出入入。两位神祗,一遇到有恶形恶相的鬼出现,就知道这些恶鬼会为祸于人,就用绳索,将这些恶鬼绑着,然后用其喂老虎。所以两位神祗是为世人谋福祉的。后采民间便将他们画的像,置于入门之外,遇有恶鬼,见到二位神祗,自然会退避三舍,不敢进入舍内,侵犯宅内之人了。这对门神,民间已流传多年,至今仍然有些农村,在屋外贴上门神形像,或者只写上"神茶"、"郁圣''几个字,亦已经可以作门神,抵御邪魔之用。
另一对门神为唐朝的开国大将秦环(即秦叔宝)与尉迟敬
德。相传唐太宗因玄武门事变,在玄武门杀死他的兄弟才夺得皇位,所以有一次梦见死了的兄长及弟弟满面可怖,向他索命,一惊之下,生了大病,此后晚晚梦见兄长弟弟入门而来。有臣之建议请这两位大将秦琼及尉迟敬德把守门口,使鬼魂不敢人寝宫之内,一试之下,果然灵验。但两大将身居要职,没有可能晚晚都在守门口,所以就画了他的肖像,贴在殿门上,发觉一样有效。此后民间便效法,将两位将军的肖像贴在大门上,以阻挡一切妖邪人宅。
现代人士,已很少再在门上贴上门神,某些地方,特别是农村还有张贴门神。
据《搜神记》载:门神乃是唐朝名将秦叔宝、胡敬德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夜不安寝,因宫门外有鬼抛砖弄瓦,鬼魅号叫,害得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唐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以伺。
唐太宗听其奏,夜果安宁无惊。太宗嘉赏之,但看二老将沏夜无眠,于心不忍,遂谓二人守夜无眠。即命画工图二人之形像,戎装手执玉斧,腰带鞭链弓箭,怒发一如沙场嘶杀之威,悬挂于宫掖之左右门。果然邪祟以息。
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西游记有小词曰:“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之句而传世也。
今白花尖大庙,其门神画得活灵活现,那红面者是秦叔宝(即秦琼),黑面者即是唐初大将,尉迟恭(胡敬德)。但无见此记载者,往往会将门神说是神荼郁垒混为一谈。神荼郁垒者,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树枝伸向东北,树下是囚禁万鬼出入的“鬼门”。把守鬼门者就是神荼郁垒二神,阅领众鬼之出人。若有鬼魅再害人者,“执以饲虎"。黄帝命画工画其像,立桃板于门户上,以御凶鬼之入室。往后民间沿袭此法,将神荼、郁圣画于门板上,以抵恶鬼入门。今录此以飨游客知其门神出实。
中国古代的镇宅之神,是一对张贴在大门外的威武有力的画像——门神。古人认为,有这样一对威武有力的门神看门,什么妖魔鬼怪就不敢进家啦,所以,以前家家户户都张贴有门神。
门神分别贴在大门的左边和右边,左边的叫“门丞”,右边的叫“护尉”。唐代以前的门神像是“神荼”和“郁圣”,战国策里有记载:画神荼、郁圣首,正岁以置门户。这就说明,在当时,每当过大年的时候,就画了神荼和郁圣的人头画像,张贴在大门外来避邪驱鬼。
“山海经”、和“封神榜”都记载有神荼和郁圣这两个人。传说在东海边有一座度朔山,山上的东北边有鬼门,是鬼出入的通道,神荼和郁圣这两个人就镇守在那里,一看见凶神恶鬼,就把他们抓来为老虎。因为有这些传说,所以在民间便把他们的相貌画出来,张贴在大门上避邪驱鬼。
后来到了唐朝,唐太宗在宫中被冤魂纠缠,夜夜不得安宁,后来全靠秦叔宝和尉迟敬二人夜夜镇守宫门,使得那冤魂不敢靠近,这样,唐太宗才得以安宁。可是,如果让秦叔宝和尉迟敬二人长期这样晚上站岗,终究不是办法。唐太宗就请画师把秦叔宝和尉迟敬二人威武的相貌画下来,张贴在大门上,一试,也起作用!后来民间纷纷效仿,而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的大门是分开左右两边开的,所以把门神分开来两边各张贴一张,无论什么妖魔鬼怪进门,都被门神左右夹击,无法进入,这是十分自然的事。可是现代的公寓式住宅,大多数的门都是一边开的,那门神的张贴就成了大问题啦,如果把门神一起张贴在门上,一开门,妖魔鬼怪就会从另一边无门神的方向进入,所以,在现代的大城市里,张贴门神的风俗逐渐少见,而且很多只是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而已,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了。
土地与地主:
很多人都对中国的风水学及中国的神祗,没有深入的研究或认识,碎此将家中的摆设,只任个人喜好而乱摆一通,对家中风水当然有害而无利。另一些人则将神祗互相混淆,譬如将观世音菩萨与关圣帝君一同放在一起供奉。另一个例子便是将土地与地主混而为一,以为土地就是地主,地主亦即土地,其实大错。其实土地与地主是不同的地神。一般坊间所供奉的神牌,两者会有下列写法:
地主与土地是不同的。分别究竟在甚么地方呢?原来门口土地,是职责守在屋外,阻挡外间的邪灵入侵屋内,所以是守门口的神祗,神位上亦写上"门口土地财神"。供奉土地就不可以将他奉于屋内,否则根本发挥不到守门口的作用。 至于地主,则是负责在宅内,保护宅内的人平安,在屋内不会有意外,跌擅仆例等事。
遇有事故,则对宅内人加以扶持。所以地主亦只中以供奉于室内,不可安置于屋外,否则亦不能发挥他的司职功能。供奉地主的方法,比较供奉土地的方法为简单。一般而言,地主的牌位上都会写上"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财神"。任何一个神楼。,地主放在神楼.最低一格,上面为祖先,再上为菩萨或某神等即可。供奉地主可烧香或其他物品摆奉。当然,地主与其他神祗一样,不可以在污秽地方供奉。而.且供奉地主,最好使地主面向门外,则镥重保障,与土地一齐合力拒外邪人宅。但即使地主不是面向门外,亦也无妨,因为始终都是司职保护宅内之人平安,不向门口,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至于供奉土地,则较为深奥,要有一套方法。详解如下:
1、土地公又称门口土地财神,他的职责除了是抵挡邪魔人宅内,亦负责引财人屋,在门外找一个位置去供奉。但凡神祗,都宜在静方不宣在动方。土地财神亦是一样。故此,在门口供奉土地时,不宜在人来人往时,随时给人踢倒,否则会使土地财神心绪不宁,宅内中人,脾气亦会较为暴躁,亦影响土地公在司职引财人屋时的功能。能够在门口墙上挖一个空位,将土地财神供奉在其上,避免给人碰撞脚踢,最为理想。
2、若果门外空间木够,不能供奉门口土地的睥位的话,可在门口顶处供奉一张"天官赐福",可以代替土地的作用"天官赐福"神牌可用木制,如不可以的话,用红纸一张写上"天官赐福"亦一样得。
3、如果连天官赐福几个字,亦因环境关系,不能贴于屋外,则土地财神不能供奉。这个时候,如果屋内可以供奉地主财神,则务令地主财神面向大门,一方面保护宅内家人平安,一方面帮助抵抗外邪入侵,亦可引财人宅。
4、在供奉门口土地时,要留意,门口土地亦司引财入屋之职。怎样可以引财人屋呢?这必须门口土地财神所坐的位置适当,才能够发挥这一个功能。如果供奉门口土地时,供奉的位置不正确,则反而会"送水",即将屋内财送给他人,破财必然。怎样布置可以引财入屋,而不是"送水"呢?方法是迎那一方有人来,或有车辆经过,门口土地财神则要截着这些人与车辆,(当然是在方位上,而不是实质行动上),然后将他们的财宝
土地神:
福德正神,正称后士,社神。民俗称土地伯公,土地公。因他是土地之神,长年守护士地,保护一方五谷丰登,故是中国农民的“地头老爷',,每村必立一庙,供奉土地公老爷,农民每逢丰收,或喜庆,都备米果品三牲祭敬土地公和土地妈。今乡村及城市人,厂房、商店、家室奉土地公妈神位供拜者甚盛。
按史书记载:自古以土地之神为“社神"。本来是一种自然神,自皇帝至平民,都得对土立社,以祈福报功。另祈祀之神称“社”,祀神之所亦称“社”如“合社平安”。在《白虎通》书云:“人非土不立,非壳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就因为土能为万物,其功德厚大,封土立社,祀五土之神,以为祀福报功。示与土合而成“社”字,就示由此而来。而古时立社名称制度各有不同,如大社、王社、国社、侯社、置社、乡社及马社等等。
社神经由自然神衍为人格神。据史书记载:共工氏之子句龙食社为始端。句龙是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于高阳氏时(公元前2514年-2437年)官居后土之职,是五官之一,即土正官。当时因他平了九州有了大功德,故祀以为“社”。自此后世人乃以“社”为“后土”。后土,取厚载之义,因“土”为万物主,故称“后”,所以天称“皇天”,而地为“后土”。
句龙官居后土,又封为“上公",死后食于社,世人以其职称“后土”为神名。他是第一系人格神,可称得是“土地公祖”,后土神之正身。据史书记载:自句龙会于社后,土正一职乃告悬缺,颛顼高阳氏即命其子“黎”兼为土官,当时黎任火正(祝融)之官。据此记载,可见土官之职有后人继任之。
天后娘娘(妈祖):
「天后娘娘」又名妈祖,爱保护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所以沿海居民是非常信奉她,更将相傳、传她生於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日子定为天后诞,以作记念。
话说在五代末年时,福建蒲田县有一个姓林的巡捕,与妻育一子五女,而他們的独子体弱多病,于是夫婦俩便向观音祈求,希望能再生多一个较强壮的男丁。
观音得知他俩所求,果然显灵,赐給巡捕妻子一顆仙丹,结果其妻于次年三月二十三日便诞下第六名女儿,取名「九娘」,「九娘」生下來一个月也未曾哭过,所以又被称「默娘」。
「默娘」自小便很有慧根,而且甚熟水性,曾救過不少遇溺的人,「默娘」又擁有驅邪治鬼的異能,蒲田縣的人們都稱她為「通靈聖女」。
相傳「默娘」於二十八歲時在湄州島登峰羽化成仙,每逢有人在海上遇難時,都會現身救人,後世人後建天后廟供奉她,更將她出生日子定為天后誕。
妈祖相关的传说:
林默娘因生下不曾有哭声,故取名“默娘”。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合手作欲拜状。五岁成涌观音经,十一岁能婆裟按节乐神诵经,后得玄通道士传她《玄徽秘法》。默娘兄弟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忽一日妃手足若有所失,暝目移时,父母以为暴风,疾急呼之,妃醒而悔曰:何不使我保全兄弟无恙乎?父母不解其意,亦不之问。暨兄弟赢而归,哭言前三日飓风大作,巨浪接天,兄弟各异船,其长兄船飘没水中,且言当风作之时,见一女牵两红**篷桅索而行,渡波涛若平地。父母始知妃向暝目乃出元神救兄弟也。
神话记载中,说林默娘在与女伴游戏中,见古井水清如镜,一个神人手执铜符从井底冲上来,女伴吓得四下走散。林默娘急忙跪拜,神人将铜符交给林默娘,并嘱她为民辟邪除害。此后,林默娘助乡民驱邪治病,善观天象,预测风云,拯救海难。年及笄誓不配人,父母也不敢强求于她。“其醮居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从她降生二十八载春秋,直至“羽化升天”,传说她收伏“顺风耳”和“千里眼”为徒弟,一直在湄洲岛上扬善抑恶,拯救海难。传说她升天后,时时显灵,常有人见一红衣女神,飞行海上,救济落难之人。湄洲岛渔民为她立庙,称她为“通贤灵女”、“妈祖"。祈求出海顺风得利,助生助产,都是有求必应。故渔民设神位于船上供拜,香火不息。据《太上说天后圣母救善妙经》记载,天妃首天尊说誓言中,就有:“誓救舟船,达于彼岸,誓护客商,咸令安乐,荡除灾逆,家门清净,庇护良民,逸遭横逆”等十五条誓言。
七圣娘娘(织女)
在我国许多地区包括台湾一带,民间曾盛行崇拜七娘妈。七娘妈又叫七娘夫人,七星夫人,塑像或画像为七位端庄温柔的妇女。而白花尖大庙供奉的称七圣母,也即民俗所称的注生娘。
七圣娘娘本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的女神。古代医学不发达,孩童稚嫩抵抗力差,常受各种疾病侵袭,幼儿死亡率高。民间将命运寄托在神明身上。七星娘娘作为护子神之一,很受崇拜。孩童疾病缠身时,便去七娘庙中祈愿,有的还让孩子认七娘妈为“干娘”,有的家长还给孩童“请”来铸有娘妈名号的“长命锁”的护身符,以保平安。
台湾民间流行一种“成丁礼',。男孩子长到16岁时,在农历七月初七那天,父母带着小伙子拿着供品去七娘庙酬神,感谢七娘妈保护自己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终于长大成人了。姑娘家长到16岁时,有的也要祭谢七娘妈,宴请亲朋好友,地庆贺一番。
大概人们感到七娘妈有如人间爹娘,把孩子拉扯大了,但还要帮着女儿解决完终身大事,才算对得起儿女。所以民间又有七娘妈将尘世成年的未婚姑娘小伙分门别类,呈报天庭的说法,传说每年七月初七过后,七娘妈就把造好的未婚男女花名册,送交月下老人。月老检点后,便仔细审察各人的品貌,脾气秉性,尤其是男女配合之间的缘分,把未婚男女排列组合为最佳配偶,然后登入婚书。月老还要用粘土将每对情侣塑成泥人,然后用红线把他们的脚拴上,晾干后再放入配偶堂,以待配偶。
当世俗中出现一些不匹配的婚姻和离婚现象时?说是月老在晾泥人时,突然天降大雨,有些泥人被淋得一塌糊涂,面目皆非,等月老把他们重塑后,因次序已乱,只好乱点鸳鸯谱。这些人成家后便出现了不少麻烦。当然这种传说很可笑,只能是给婚姻不幸者以安慰而已。
至于七娘妈的来历,原来七娘妈即七星娘娘,本来是织女星。织女被说成是天帝之女或天帝外孙,是专司桑木与织丝的女神。织女星被神化和人格化以后,与牛郎相爱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但织女如何一分为七,成了七星娘娘。织女星在天琴座,共有三颗星而不是七颗星。织女星衍变为七星娘,大概是由民间流传的七仙女的故事附会而成。七星女本来是织女,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要能保佑儿女平安长大,就崇拜她为神。
天公地母:
天地未分,混而为一,两仪忱判阴阳定位。故清气腾之为阳天,浊气降之为阴地。为阳天者五太。相传五夫定位,上施日月参著玄象;为阴地者五行,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民称天公地母也。世界曰后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正庙在分阴。
宋真宗朝中大祥符其年七月二十三日,诏封后士皇地祈。其年驾幸华阴亲祀之。
皇封后土皇地祈,也即俗称天公地母,三月十八日诞辰。因万民靠天地立命,靠天地耕耘种植五谷,饲养六畜而赖以生存,故历代来崇拜天公天母,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至为虔诚。
民间百姓供奉天公地母时,都无立庙,当天栽竹立香位,挂上天灯,顶天立地而拜。今白花尖大庙供奉天公地母于大庙前,面对浩瀚海面,汕头景观,日顶苍穹烈日,夜享风霜雨露,说明天公地母之伟大也。
灶君:
如果你问灶君老爷的容貌是怎么样?灶君老爷其实是男身还是女身?他或她为甚么要被供奉在厨房煮食的地方?这些问题,未必可以有人解答出来.
首先,灶君老爷是怎样容貌的,和是男是女,古籍上也不能找出答案。
有谓灶君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死后被玉帝封为灶神。有谓灶君是三皇五帝中的颛项的儿子。亦有云灶君本是天神之一,但因疏于职守,被玉帝贬到凡间,在各家的厨房司职,从此不可以懒惰,否则永不可以再返天庭。这些众说纷云的传说,亦无法确定灶君是男是女,但无碍民间对灶君的供奉。灶君老爷的正式职术为"东厨司命定福灶君"。
一般民间信众,只用木牌,刻上下列几字,在厨中供奉。所司职责保护宅内之饮食平安,所谓病从口入。食物不好容易有病.灶君老爷就是本着慈悲之心,去帮助众生,食得安乐,食得平安.
灶君老爷亦司监察各家各户的善事恶事,然后每年近年底就回天庭报告,由天庭根据众生的善恶而作出赏善罚恶。除此之外,灶君老爷亦一样会保佑家宅,拒邪人宅,与土地及地主所发挥的功德一样。
供奉灶君的要点为:(长辈中应该还有人供奉吧!)
1.平常可早晚上香,有些人夜晚才上香亦可。
2.君老爷,应供奉在厨房的南方,因为南方属火,灶君老爷坐镇之地应为火位。
3.每年农历十二月甘二、甘三日为"谢灶"之日。因为灶君老爷之后会回天述职,兼且向天庭柬告人间善恶。民间习俗"谢灶"时可用甜汤圆、片糖、酒、糕点采谢灶。来答谢灶君老爷一年采的庇佑;相传这是用一些甜品和酒孝敬灶君之后,他甜在心头,便在天庭替人间讲些好话。
4.厨房供奉灶君之习惯,近年采新潮男女已较少奉行。
5.灶君是道家之神祗,信奉佛教的只会供奉佛和菩萨,不一定要供奉灶君,亦可得到心安,保佑家宅饮食安宁,身体健康。
姜子牙(姜太公):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愿者付水流”。这二句话成为潮人熟悉的口头禅。
据史书记载:姜子牙,姓姜名尚,道号飞熊,俗称姜太公,东海许州人氏。在西周时期,姜子牙见世境荒乱,便远离市尘,上昆仑山玉虚宫拜元始天尊学道,虚度光阴七十二载。后奉师命下山辅助周室。开始在成汤朝歌纣王那里,谋得官拜下大夫之职。但因姜子牙除了玉石琵琶精而得罪了妖妃妲己,她有意用建造鹿台浩瀚工程夹难姜子牙。为了社稷生民百姓不受劳役,姜子牙赤胆披肝,冒死忠谏,指谪纣王日荒于酒色,远贤近佞,今又听信狐媚之言妄兴土木而致天下万民生死之不顾。纣王大怒,下旨炮烙姜子牙。谁知姜子牙早已有准备,立即使出自己学到的道术,乘势跳下九龙桥下,借水遁逃隐居于渭水去了。
姜子牙在渭水隐居三年,每日他蹲坐蹯溪石上垂钩, 虽无所得,却陶情柳荫清流而自歌自乐。有一樵夫武吉笑他:岂有用直针不上香饵钩鱼之理?姜子牙笑曰:老夫在此,名虽垂钩,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钩王与侯。"说罢,又作诗吟之:
短竿长线守蹯溪,这个机关那个知?
只钩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诗话中深含玄理和抱负。果然不久,周文王出猎来至渭水蹯溪遇到姜子牙,虔意聘他出山辅国,并封为左灵台丞相。姜子牙时来,年近八十,他辅国有方,安民有法,文王得辅,国势初定。姜子牙后又辅助周武王,起兵伐纣,统率有道术之士,经过多次有道征无道之血战,终于完成兴周八百载大业。
最后,姜子牙在岐山封神台上,奉太上元始敕命,发榜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成为《封神榜》书中最极致神化人物。据《太平御览》载:古兵法《六韬》、《三略》合称《太公兵法》,留传于世。
姜子牙封他人为神,自己却什么神也不沾,直至唐肃宗执政时,敕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宋朝除封号外,还在青州建祠庙祭祀。后民间庶民百姓,知道姜太公能封神驱鬼,就在城乡间认为有风煞的巷头屋角处,用石刻上“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以抵邪气。
鬼谷子:
孙滨、庞涓显赫一时的人物,俱拜在鬼谷子门下,世称鬼谷子先生。相传他曾随太上老君学习道学。而他自己亦著有不少关于行军兵法、道术、占卜、相人相宅。甚至为一个国事相其形气而知其兴亡盛衰。随他学艺的弟子苏秦张仪就随他学纵横之术,结果苏秦为"六国大封相",而张仪更用"远父近攻"的方法,使泰国能统一天下。至于孙子的兵法,也学自鬼谷子,后世皆称"孙子兵法",所有兵法,无出其右,其实他亦是鬼谷子先师的其中一位门生。
鬼谷子先师,有如此超人的本领,道家说他是上天一位神祗。法力高强,因当时世局混乱。所以上天派他下凡,传授兵法道法,奇辩之学,以创造奇才。鬼谷子先师,为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的始祖,亦为道家的诸位先师之一。后世流传有不少鬼谷子兵法、道法、奇门遁甲等学,博大精深,非深研,不能窥其奇奥。
鬼谷子先师,因为道术精通,流于后世亦包括易占之学。后世以易占,星相来为生者,发觉供奉鬼谷子先师的话,给人算命看相,准确程度可以大大提高,故此后代以星相为业者,皆以鬼谷子先师为本业的守护神,诚心供奉。
华陀仙翁:
华陀先师,世间又称"华陀仙翁"据历史记载:他是三国时代的"魏'国人,道藏记载,他是天上一位神仙,因故被贬于凡间,而以医人救苦病危补过,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位神仙,故下来凡间之后,凡经他医治的疾病,无不手到病除,药到回春。华陀仙师,后来因不服奸雄曹操,不听其命令为曹操疗伤,被遭操押在监牢,其后死于狱中。按道家的经典所载。当时在狱中死去的,只是陀先师的幻法。华陀仙师并没有在狱中死去,而是再借一个躯本而继续存在修练。狱中死去的只是他的旧躯壳,而他的元神早就离去了旧躯体而转寄另一个躯体,华陀仙师去世时,奔已逾百岁。华陀先师,除了是中国医术之鼻祖之外,他的道术亦十分高深,现在仍然传世的"五禽戏",其实就是一种动的道功,讲究 吐纳,呼吸,目的是养生修身修心,修道的人,功夫深的 ,可以童颜鹤发,即使年愈古稀,一样可以神采飞扬,健步如飞,更高深者可以元神游外,逍遥自在,再不受自然有生的躯体所能拘束。华陀先师,除了是道家诸神之一外。更深受后世习医者所尊崇,为奉医中之神.
关圣帝君(关羽关云长):
关圣帝君姓关名字云长,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儒教称之为"文衡圣帝",佛教称之为"盖天古沸"或"伽蓝菩萨",道教尊之为"翊汉天尊"、关圣帝君"。关圣帝君是在中国大陆、香港 、 台湾、 乃至新加坡凡是华人所处之地,受最多人供奉的 " 神祗 "之一。
关羽出生于东汉末年,山西运城解梁宝池里下马村人,为人义勇绝伦。后中吕蒙之计,兵败麦城于临沮遇害,死后封为"壮缪候",宋封"显烈王"、"忠惠公"、"武安王"、"英济王",元封为"壮
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太祖恢复原封"寿亭候",万历封"三
界伏魔大帝",香火之盛,无不震其威灵,甚至与孔子平起平座,
称之为"武圣人"、"武王"。
关圣帝君,是为了他的一面忠义,正气凛然,一切邪魔鬼怪,见到关圣帝君皆会退避三舍,不敢再侵犯宅内各人,所以不论生意 、住宅 、工厂 、写字蜂 、甚至警署 、都有人供奉关圣帝君。
除了希望关圣帝君僻邪之外,关帝亦是武财神之一,因此会招来财运兴隆,所以做生意的人有不少都供奉关帝,为了使小人退转,财源广进!
供奉关圣帝君,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关圣帝因为是神威凛凛,一面正气,奸邪妖怪,一见便即心寒,孤魂野鬼,更加不敢冒犯。所以应面向大门,使一切邪魔畏惧不敢入宅害人。
2、供奉关圣帝君时,宜在神台设一长明灯,灯作红色, 可以添神加威,增加福泽,阴气自退。
3、供奉关帝,神像面不可以向夫妻卧床,这一点要切记。
4、关圣帝君有单人独立手持大关刀像,亦有坐着看"春秋经"一像,亦有一种是关平周仓侍奉在侧的一种。以挡煞而言,手持大关刀,直立而视或有周仓关平侍奉在侧的神像较为强力。
5 、供奉关帝 ,一样可以只用香花素果。日日上香 、代替杀牲、取鲜味供奉。
6 、关圣帝君,一般做生意的人供奉之后都说生意会较好,因此从商的人可以供奉。
7 、关帝像绝不可以接近污秽之物或污秽之地,而且关帝像要勤加擦净,则福自然来。
8 、关圣帝君即使供奉时,其眼望到食饭的饭桌,亦无禁忌,不象观音菩萨的有所禁忌。
9、关帝较宜男子供奉,因为煞气大。女子宜供奉观音,或其他菩萨。
10、供奉关圣帝君作武财神,不太适宜再供奉另一位武财神赵公明。但可与文财神一起供奉 ,但文财神要面向室内,要武财神却宜面向门外,这一点却不可不知。若供奉关圣帝君后。再供奉文财神财帛星君,又再供奉福禄寿三星,即室内有两文财神,一位武财神,却一样可以。但两位武财神一起则不大适宜。
11、选择关圣帝君像应该选看着面相吓人的。不要选择面善、微笑的!
张天师
张天师,原名张道陵 是汉朝人,张子房的八代孙。七岁即能通"道德经",与道家极洧缘份。皇帝想召他做官,但他却不肯出任。连续三次皇帝召他出任,亦一样不肯。到中年时候,得异人所授"黄帝九鼎丹法",因四川地方山川气势磅薄,乃移居人四川,到龙虎山修练,六十岁仍然能如少年。人民皆称之为天师,张天师之名因此而来。张天师修练到通神变化,又经常为当地人民病驱邪,所以很得四川人民的信服。到一百二十岁时,张天师与夫人一起羽化登仙。现时世上还有天师剑。重八十一斤,上有符文,日月星辰,用诛杀邪魔。
张天师,是道教众仙师之一,因为法力高强,常用符咒,驱邪治病,使人欲病延年,而且道派学理高深,无神出穷,千里传信,甚至可驱天兵天将,降魔伏妖,道家弟子,无不供奉。
供奉张天师的利益:
1. 可驱邪治鬼,遇有宅中怪事频频的话,有张天师坐镇,可保安宁。
2.家中有病人,亦可请张天师显灵驱病。
3.凡修道家道教弟子,皆宜供奉张天师以助长自己的灵力,增加自己的修行功夫。在练符录咒语时,更加准绳应验。
供奉张天师的要点:
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绝不灵验。
2.宜在张天师神像之前,置--丹炉,内藏六个古钱,可化煞消灾,招财进宝。
3.道教以香为与上天神祗沟通之媒介。所以供奉张天师亦以烧香为主。
4.道教讲清修。供奉张天师,亦以清心为主,平常多作善事,利益众生,救人于危难,助人于困厄,举头三尺有神明。若做恶事,必被神佛所唾弃,横事亦会随之而来。所以应"诸恶樊作,从善奉行。"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大仙:
香港黄大仙区内的黄大仙庙,每逢在年三十晚时,人如潮涌,达几十万人,个个争先恐后。希望年初一来临之时,可以在大仙庙上头柱香,就得大仙保佑赐福。而黄大仙的签,亦据闻-十分之灵验。在道教伪神抵之中,在香港最多人供奉的,黄大仙是其中之一。据说黄大仙为晋朝人。八岁牧羊时候。因前生的不断修行。自然成道。供于金华洞,普济救君生,世人称为赤松子,或赤松大仙或黄大仙。
供奉黄大仙时所注意要点为:
1.黄大仙放生咒亦有言 :
水势洋汪 气聚北方 生于一天 万类成昌 皆因孽重 报应昭彰
法网及人 若不可当 上帝怜悯 教人心良 舍财救护 解脱死殃
我今施放 众畜休慌 各认真性 修悟虚良 急急如令莲池大师律令敕
故此,黄大仙亦赞成少杀生,宜放生。所以用牛、猪肉食等去拜黄大仙其实是违反他的意旨。理谕上有香花素果便可以,毋须杀生取显味去供奉!
2.供奉黄大仙,就不宜再供奉其他太多神祗,似免有急难时,众神不知道应该哪一位去救应 。
3.道教众神,如黄大仙,吕祖仙师,天后元君等,与佛教中的阿弥陀佛,释迹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乐师佛,地藏王菩萨,普贤文殊菩萨等亦有不同理念,信佛这道,随其人因缘果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