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9-16
- 最后登录
- 2012-6-18
⑤进阶
- 积分
- 592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5 10: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思内核与艺术衍化
当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在构思内核的推动下,定位、定向地运行后,这个构思内核便开始裂变为一个核心细节和若干个一般细节了。
一般说来,成熟的微型小说构思内核里应该孕含有一个核心细节。但是,这个核心细节还不是很清晰,很具体,很完整。特别是它还没有与它相配合的故事背景,没有萌生出一些艺术枝桠来构成一个艺术有机系统。所以,微型小说的构思的第二步,就应该设法让这个核心细节从构思内核中剥离出来,并赋予它一个完整的艺术形式,让它滋生出一些艺术的血肉,使它变得清晰和具体。
我们可以在任何一篇成功的微型小说里找出那个作为全篇艺术支撑点的核心细节。譬如程琪友的《笔记》(《小说界》1987年3期):A教授20年前就开始他的《关于×××的设想》,20年后还在重复讲他的《关于×××的设想》,以至一个大学生有了他爸爸读书时的笔记本,在课堂上便不用再听课,再记笔记了。这就是《笔记》的核心细节。全篇设置了一个悬念式的结构,当这个核心细节一经推出,整个作品便形成了一个反转式的释悬,来解开前面那个一步步深化、强化的疑问。因而,这个核心细节同时又兼做全篇故事情节和全篇艺术结构的高潮细节和中心细节。一个触人深思的主题便凝结在这个核心细节里:教学内容几十年一贯制,教学方法又缺乏一种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亟待改革的弊端之一。这样的核心细节是整个作品的魂。如果撤走了这个核心细节,全篇的艺术生命便不复存在了。
在一般小说里,可以没有核心细节,或者,即使有核心细节也是处在局部性的地位,它们的艺术生命是系在一个完整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上。而对于微型小说来说,核心细节处在全局性的艺术枢纽地位上。它是整个艺术结构的中心细节和高潮细节。因此,在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中,如何从构思内核里提炼出一个核心细节,并赋予它一个完美、恰当的艺术形式,使它明朗化、具体化,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微型小说的艺术成败。
那么,怎样在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中提炼核心细节呢?
第一、要在构思内核中感受最深、体验最强烈的地方提炼核心细节。
构思内核中感受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是微型小说核心细节孕育、产生的土壤。《小日本》(《小小说选刊》1987年9期)的核心细节是"秀芝带着一个始终不对人倾吐的感情嫁人,最后抑郁而死。"这个核心细节是怎么提炼的呢?作者黑孩说了这么一段话:"有一天,我回家探亲,在海滨公园处,母亲指着一个卷毛男孩对我说:'那是你的同学小日本,恋着他的女孩很好,只是有病死了。死得极惨'。母亲深重的一声'极惨',立刻有一下震动穿过我的身体。我拉住母亲,要求讲述小说《小日本》中的一些事,那'极惨'的女孩子不肯结婚,不肯向任何人诉说心中的感情,使得人生的枯荣倾刻间都变得淡化起来……"(《于平凡之中》,《小小说选刊》同上)黑孩倾听母亲诉说了一个女孩子极惨地死去的事,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契机刺激"。在这个契机刺激下,黑孩有了一个写女孩子因自己的爱情不能实现而抑郁地死去的写作愿望(构思内核的形成)。在这个构思内核中,黑孩感受最深、体验最强烈的地方是"那惨极的女孩子不肯向任何人诉说心中的感情",她从这里感受到了人生的枯荣在倾刻间变得淡化了,体验到了一个女孩的灵魂因此更加执著,更加真诚,更加膨胀着生命力。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可以说是切入肤肌,深入骨髓。黑孩抓住这个感受和体验提炼了"一个女孩带着自己满腔的心愿和内心秘密,带着一个始终不向任何人诉说的情感,抑郁而死"的核心细节。这样的核心细节,才是真正凝结着作者的情感的焦点。它为全篇的艺术主旨和艺术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第二、要确定核心细节的艺术传达方式,强化核心细节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效果。
怎样从感受体验最强烈的构思内核中剥离出一个核心细节呢?符合规律的做法就是赋予这个核心细节以一个恰当的艺术形式,选择一个完美的艺术手法来传达它。如果这种艺术形式手法选择对头,那么这个核心细节就相当于被加上了一个"复式功率放大器",它所包蕴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效果将得到一种大幅度的放大,它的艺术形态和风貌便得到了清晰的显示。
在《笔记》里,作者给自己的核心细节选择了一个"反转悬念"的艺术形式:作者不断地给读者增加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不听课?为什么不记笔记?为什么还要撒谎?而到了最后,通过学生的口,一下子就把谜底全部翻了过来,作品的结局和读者的预料刚好相反。在这个反转形式中读者获得了一种顿悟和直觉,作品的主旨由此得到了充分有力的揭示。
除了反转的艺术形式以处,还有对比、重复、斜升……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可供我们选择使用,通过这些艺术手法来挖掘和放大核心的审美内涵,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
我们在确立核心细节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以这个核心细节为基点,衍化一系列的一般细节。
所谓"一般细节",是指那些没有在全篇构思中处在中心地位和高潮地位的细节,如果删去它,这对全篇的艺术内容不会带来毁灭性的损害。但是,它又不是在构思中可有可无的。有时它是核心细节的起因描写;有时又是核心细节的结局延伸;有时又是核心细节在发展、演变中的内容补充。譬如,《笔记》中有四个细节单元:A、教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讲课;B、12排靠窗的那个学生不听课,不记笔记;C、教授追问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为什么还要撒谎;D、学生回答说记了笔记,但这个笔记是他爸爸的。前三个细节单元是一般细节,它们分别展示和叙述了核心细节的起因。最后一个是核心细节,它在前三个一般细节的铺垫下形成了出人意料的反转,因而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如果没有三个一般细节的铺垫和衬托,这个核心细节本身的艺术内涵则很难完美、有效地传达出来。可见,一般细节和核心细节有着血肉相连的艺术联系,一般细节和核心细节起着一种必不可少的丰富、补充作用。核心细节因为它的存在,才使自己得到一种完整而丰满的艺术呈示,才使自己成为一个和谐匀称的艺术有机体。
一般说来,在微型小说的艺术篇幅里,除了一个核心细节外,它还可以容纳3--5个一般细节。因此,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进行到第三步时,就必须在第二步里确定的核心细节衍化出3--5个一般细节。
我们在艺术构思中要衍化出什么样的一般细节呢?这要根据总的构思意图和所赋于核心细节的艺术形式来决定。
我们在艺术构思中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衍化这几个一般细节呢?这仍然是我们上一讲说过的分解与组合、想象与虚构。
如果在进入构思范围的素材里,出现过许多与核心细节有联系的一般细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解与组合,提炼出几个比较典型,比较有力度的细节组成微型小说情节链。如果在进入构思范围内的素材里,没有比较合适的一般细节,那么,就可以像在门捷夫元素表里寻找未发现的元素一样,通过想象和虚构,创造一些合适的、精彩的一般细节来补足这条微型小说情节链所缺的某个环节。
这样有了一个核心细节,又衍化出了若干个一般细节,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就可以说初具规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