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4-12
- 最后登录
- 2019-7-20
⑤进阶
- 积分
- 569
|

楼主 |
发表于 2004-10-29 13: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娲造人补天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鱼。在把它们打量了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能使她满足。她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了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于是,当女祸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不禁高兴起来。她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这些泥人几乎和她一样,只不过她给他们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巴。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的雌性素,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想让人们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土。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
为了使人类绵延不绝,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互相配合,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女娲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可是,“天有不测风去”。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他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成千上万的你饿死和淹死。她决心要拯救她的孩子们,解脱她的儿女们的灾难。女娲滑到黄河边,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洞补起来。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终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霞,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呢。
天补好了,天空比以前更灿烂绚丽,女娲欣慰地笑了。可是,她还是不放心,又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巨龟,斩下它的四足,把它们用作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接着,这位仁慈伟大的母亲,又把大量的芦葭烧成灰,填平了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就这样,人们桑中以安居乐业地生活了,人类终于摆脱了灾难,大地上又出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人们更加幸福地生活着。
女娲创造了人类,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她为她创造的人们的幸福不懈地付出,努力着,因此,她的名字被后人铭刻在心上。
伏羲教化
\"三 皇 ﹙ 伏 羲 氏 、 神 农 氏 、 轩 辕 黄 帝 ﹚ 时 期 , 华 夏 民 族 逐 渐 发 展 了 物 质 和 精 神 文 明 \"
朱熹所说,则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还有司徒之职、典乐之官,就是上帝任命的君和师.
伏羲心通萬化之源,留先天易理,周文王心通伏羲先天易理,又顯現后天變易之理,定名《周易》。炎黃心通不易、變易、交易之理。炎帝嘗百草才知是藥,黃帝通陰陽交易之氣育成物體之理,才知軀體是陰陽五行之氣結為物體的血肉之身。
伏羲造八卦,河图。
。。。。。
幽都——后土
《山海经·海内经》说:北海之内,有一座山,叫幽都山。黑水从那里流出,上面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黑色蓬尾的狐狸。土伯的样子很可怕,手上拿着九条绳子,头上长着尖锐的角,隆背血手,飞快地追逐着人,三只眼,老虎头,身如牛,把人当美味。(见《楚辞·招魂》及王逸注〉看来,本来已经人格化了的土地神,入主幽冥以后,形象也变得很可怕,又返古成兽形。因此,与其说土伯就是后土,还不如把土伯看作是后土的分身或化身。按照神话变形的特点,后土当然可以变形成虎牛合体的怪异兽神。
《大荒北经》:“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在《楚辞》中曾說在地底下,有一非常黑暗可怕的幽都,是由后土所主宰負責,而門口有一位叁目虎首,其身若牛的幽都守卫者「土伯」守护,其長相叁目虎首,弯著九曲的身体,搖晃著一对利角,張开了塗滿人血的手指追赶人,即《楚辞.招魂》所曰:
「魂兮归來,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 血姆,逐人駓駓些,三目虎首,其身若牛些」。(王逸《楚辞章旬》解释说,\"幽都\"是地下世界的首府(地下后土所治),\"地下幽冥,故称幽都\"。而\"土伯\",则是冥府的大将(\"后土之侯伯\")。他长着凶恶的虎头和利角, 守卫冥府之门。),可知民間早有后土主幽都之传說。
水神——共工
《山海经》里记有“禹攻共工国之山”;又讲“共工之臣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
撞断天柱的共工 :
日月星辰为什么会东升西落?江河为什么都向东流?传说是水神共工撞断天柱的缘故。
天地初开,太阳、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里不能移动。这样,大地上有的地方永远明亮,有的地方永远黑暗。
共工与火神祝融征战,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脚下。不周山地处西北方向,山形奇崛突兀,是一根极高极高的撑天柱。双方在这里鏖战不息,共工见一时不能取胜,陡然怒气万丈,猛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只听得哗喇喇巨响连天,刹那间把不周山拦腰撞断。
这时,整个宇宙又发生了一场大变动,西北面的天空因为没有不周山的支撑,倾斜下来,日月星辰再也不能固定在原位,于是白昼、黑夜每天交替一次。而东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剧烈震动,陷了下去,形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从此江河的水也不同自主地朝东方流去。
后由女娲采五色石补天。
火神——祝融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据说鲧偷窃了天帝的宝物“息壤”以治洪水,天帝发怒,命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郊。鲧死了三年尸体都不腐烂,有人用刀剖开他的肚子,里面就出来禹,而鲧自己则变化成一头黄熊(一说黄龙)隐入山中。
楚人崇火、拜日、尚赤、尊凤,凤纹虽不起源于楚,却与楚民族始祖火神(祝融)融为一体,成为楚人崇拜的图腾之一。
火神庙:火神庙在砀山也有多处,其一在砀城南关路东,现清真寺东侧,为一独立院落,有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六间,山门一间,供奉火神祝融。传说上古时祝融从天上盗来火种送给人间,才使人间结束了茹毛饮血 的生活,故被人间尊之为火神。民间正月初七有送火神爷的习俗。
海神和风神——禺强/禺京
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禺强已见海外北经及大荒东经。海外北经云,禺强践两青蛇,与此异。列子汤问篇云:「帝令禺强使巨螯十五,举首而戴五山。」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
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雷神
雷神信仰起源很古。至战国,《山海经》中描绘的雷神形象为:“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也。
上古传说中有鼓神,鼓神即手操大椎(缒)者也。又,中国古神
话以鼓神与雷神为一体,雷神亦手操斧斤(斧斤亦椎形)者。 雷神,俗称雷公雷鬼,其形狞厉,乌首人身,正乃镇鬼之厉神也。
壮侗语族洪水神话中的起因普遍与雷公有关,有的还传说雷公是一种鸟。
雷公就是雷神,在文字中最早提到它的是《楚辞·远游》:“左雨师使径
待兮,右雷公而为卫。”那时雷公的尊容是什么样,记载阙如,但肯定不会是如后
来所描绘的那种半猴半鸟的怪样子。那时的雷公的职能大约除了与雨师搭伙行云布
雨之外,就没有别的差使了。他们在天庭中的地位,也不过是在天帝出游时充当一
下原始的洒水车。
但后来雷公的职权扩大起来,他成了替天帝惩罚邪恶、诛锄妖魅的执行神。
这自然促成了雷公身份的改变,便从天帝的清道夫跃升为“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
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的显赫大神,而雷公的名称也就变为“九天应元雷声普
化天尊”。他的官府叫做雷部,下设三十六雷神,掌三十六面雷鼓。而雷公的名字则让给了他的下属,一种身份近似于衙门中的差役或打手的雷神,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雷公。
这雷公的形象至今暖昧不明。有的说他“豕首鳞身”,一个猪头怪物,有的说他“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如猕猴”,又成了猴头怪物,有的索性就说它是个“奇鬼”。但庙中塑的雷公倒是一个标准像:“状若力士,裸胸袒肚,背插两翅,脸赤如猴,足如鹰爪,左手执楔,右手持槌,作欲击状。”
雷公身为“掌生掌死”的毁灭使者,本应有些威严。但大约人们对玉皇大帝公允正义早己表示怀疑,所以雷公在民间传说中也颇有些小丑化。有的雷公在田间施威,却被农夫一锄头打得爬不起来;有的雷公去劈老树中的蛇精,却被树枝夹住,脱不了身。再加上那副猪头或猴脸的怪样子,己经和舞台上的恶衙役差不多,
那里会去惩恶扬善呢。
太阳神——羲和
“羲和羲和,六龙架车。 作则日出,不作而日落。居则九霄之外,食则青泥白石。”这是中国古代赞颂太阳神之母羲和的一首民谣。意思是说太阳神之母羲和每天餐风饮露,不辞幸劳地驾着六条龙拉的车,轮流带着十个太阳将光和热播洒到人间,给万物和人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羲(xi)和雅居\"中的\"羲和\"取自屈原的《离骚》,译为:驾日车的神,类似于西方的阿波罗太阳神。而日坛则是古代中国帝王拜祭太阳的地方。
传说古代有10个太阳,东方海外的汤〔即场yang阳〕谷上,有一棵很高大的扶桑树,10个太阳在那里洗浴。这个地方在黑齿国的北边。丸个太阳在扶桑树的下边,一个太阳在扶桑树的上边。(见《山海经.海外东经》〉这10个太阳 都是女神喜爱和的儿子。羲和给太阳儿子在甘渊中洗澡,主管儿子们的出入。太阳乘着六条龙的车子时,羲和还给太阳驾车。这些基本情节分散地载入了《山海经》。
《淮南子.天文训》:太阳从〈与汤通〉谷出来后,在咸池洗澡,拂晓上扶桑树,这是晨明。太阳登上扶桑树以后,开始启程,夭将明。太阳走到曲阿山,天刚亮。走至曾〔ceng层〕泉,该吃早饭了;走到桑野,该吃午饭了;走到衡阳,便是中午时分s走到昆吾山,太阳当顶;走到乌次山,开始偏西;走至悲谷,该吃下午的饭了;走到女纪这地方,太阳西斜了……到了悲泉,毅和驾的六龙车停下了。太阳行卢至虞渊,已是黄昏;到蒙谷山,便是黑夜。头晚进入虞渊之滨,次展又照到蒙谷之岸。太阳途经九州十舍,有五亿零七千三百零九里。
据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每个太阳里面栖息着一只三足乌,后来被羿射下了九个,于是,天上就只剩下了一个太阳。
《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月神——常羲
《大荒西经》载:“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绎史》引《五运历年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为星辰。
另有嫦娥奔月的传说。
①生育说。即认为日月是父母生养的。《山海经·大荒南经》上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又同书《大荒西经》载:“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珞巴族神话说,天和地婚配,
地母生了九个太阳。
②肢体化生说。《绎史》引《五运历年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为星辰。”□族神话说,天神取下老虎的左右二膀化为日月,取下虎的眼睛化为星星。
③蛋生说。苗族神话说太阳是从蝴蝶蛋里生出来的。□族《查姆》(“万物起源歌”)则说,黑埃罗波赛神生了一个蛋,蛋皮化天,蛋白化日、月、星辰,蛋黄化地。
④铸造说。把日、月的形成与冶炼工艺结合在一起,说太阳和月亮是神人们用金、银铸成后搬上天去的。那铸造日、月时飞溅的金花银花就变成了满天星斗。此说在苗族的创世史诗中描述甚详。
⑤神创说。创世神凭借神力直接创造日、月。水族神话说女神伢俣掰开连着的天地,放风吹开清浊之气,取用清气造成了日、月。保存于纳西族《东巴经》中的《创世纪》说,在阴阳善神东神和巴神的主持下,“真和实相配合,产生了光亮亮的太阳;虚与假相配合,出现了冷清清的月亮”。
此外,还有太阳是英雄神(见《九歌·东君》)和天帝(即炎帝,见班固《白虎通义》)的说法。也有神话解释某些星座的来历,如汉族关于牛郎织女星的神话、藏族和鄂伦春族关于北斗星的神话、黎族关于兄弟星座的神话等。
生命之神——句芒
春神为句芒,也是草木神、生命神,古书籍有诸多记载。《尚书·洪范》:“东方之极,自竭石东至日出博木之野,帝太皞神句芒司之”。《淮南子·天久篇》:“句芒,蓐收,执规矩而治春秋。”《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唐代阎朝隐有诗曰:“句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卫九重。”(《全唐诗》卷六十九)在历代的迎春祭祀活动中,句芒也是一个屡屡登场的角色。据“岁时记”的记载,立春前一日,各级官府的属员们率队到东郊举行鞭土牛、迎春仪式时,句芒总是随其左右,有时还手执彩鞭。至于他所站立的位置,要根据五行的干支而定。这种仪式中的句芒,一般不再是句芒,而被唤作“芒神”。芒神,既是春神,又兼有谷神的职能。一年的农事,甚至也在他的掌握和安排之中了。
左传重为句芒,木正;黎为祝融,火正。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主要说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了八方风的乐音,便画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叫做“八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结网,制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则根据这种原理,做了捕鸟的罗。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春神及其神话。埃及古代神话中的春神叫埃西。她是大地之神、谷神奥赛烈斯的妻子。奥赛烈斯每年冬天要死去,待到春天,其妻埃西带来一阵和风,他便复活了。希腊古代神话中的春神叫柏瑟芬,她也是谷物之神。有一天她和同伴正在山谷中的草地上摘花,被冥王哈迪斯设计掳走。她的母亲、大地之神狄密特向宙斯祈祷。宙斯派天使赫尔默斯去带回柏瑟芬,但冥王又暗中生计,给柏瑟芬一颗安石榴,她吃了这颗果子便只有回到地狱里才不会痛苦。于是,一年之中,柏瑟芬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和哈迪斯在一起。从此只要大地结满冰霜、寸草不生的时候,人们就知道这是因柏瑟芬又去了地府。这些优美的神话,显示了人类对春天的钟爱。
由于民族、地域、神系的不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春神不独句芒一位,还有简秋。不过,简狄属于殷人神话中的角色。与句芒不同的是,她是一位女神。已故神话学家丁山认为:“简狄即爱神,亦即春神。春风时至,草木皆苏,春神有促进生殖的能力,也就被大众重视为生殖大神了。简狄神格,颇似埃及古代的埃西。”
|
|